本文分析了亚文化的特征以及当今亚文化的发展。
亚文化的特性
内聚性
小圈子的群体陶醉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,更喜欢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,由纯粹的兴趣爱好组合在一起的一群人,涉及较少的商业利益,往往表现出更强大而内敛型和内聚力。还有一种情况,部分小众爱好者沉迷于小圈子,对社会产生了疏离感,与社会主流会有一定的脱节,形成更大的内聚性。
边缘性
亚文化由于是一小部分人的爱好,处于群体边缘的位置;部分亚文化是与当时代的主流文化存在抵触,是被排斥或者不被宣扬的一种文化,处于社会边缘位置;亚文化的影响力在成为流行文化之前,文化的规范性、统一性、秩序性方面都存在欠缺,处于弱势的边缘地位。
更精致的文化追求
小圈子的群体往往是由内驱力聚合在一起的,相对于大众文化的被动接受,更容易产生文化的认同感,加之商业因素的影响较少,小圈群体往往会形成文化的优越感。所谓的“鄙视链”,就是对文化追求的一种直观体现。
亚文化的概念
亚文化(英语:Subculture)也称为次文化、副文化或集体文化,也有些人称为小众文化,这几个说法中,亚文化和次文化是相对专业一点的说法,在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词条解释。而小众文化相对来说更口语化一些,不是不太专业的一个说法,但是笔者认为小众文化所体现的文化类型是更为广泛和宽容的,只要一小部分人形成的观念或生活方式都是属于小众文化。
亚文化概念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,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、局部的文化现象,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,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。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,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。
如此看来,亚文化和主流文化都属于文化的一种,都是属于人们的一种观念、思想、态度、兴趣、信仰、生活方式等,并没有本质的区别,只不过亚文化的受众群体更少,对社会的影响力在特定的时期不作为主流存在。
亚文化会随着时代变迁逐步发展壮大或衰落的。如果亚文化的形态与主流文化是属于平行文化,那么可能不会被主流文化排斥,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,展现出更强的包容性,可能会发展壮大,甚至成为流行文化甚至主流文化。比如,摇滚音乐(Rock Music)从20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,从一种亚文化形态快速成长为一种流行文化,并产生多个分支;街头篮球、街头滑板、极限运动、街舞、ACGN等最初也是一种亚文化的形式存在,后来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,成为一种流行文化。如果亚文化的形态与主流文化有一定的冲突,可能会引来主流文化群体的难以理解甚至排斥,这种亚文化会展现出更强的内聚性,让人感觉是属于排外的小圈子,本质上是属于文化的冲突。如,LGBT、鬼畜、BDSM、字母圈、兽圈等。有些极端的情况在一定的时期甚至被定义为反文化,如嬉皮士运动是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件大事,历来被看做叛逆的、反正统的亚文化事件;LGBT(同性恋)因为是“与当时主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背道而驰的文化团体”,也曾被定义为反文化;中国摇滚在80年代也是反文化的代表。
总体来说,亚文化是文化的一种,并不是区分文化优劣的一个标准。“存在即合理”,我们要承认文化的多样性,以客观的视角看待亚文化,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。
互联网对亚文化的影响
众所周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,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归属与爱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。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的。
近代的两百年,是中华民族推翻封建、抗击侵略的跌宕起伏的两百年,中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,基本的生活难以保障,人民基本的需求难以满足,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改革开放,我们才走上了复兴之路,我们的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才开始蓬勃发展。西方的文化发展更早,较早出现了丰富多样的亚文化。随着国内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,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,国人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和追求也在快速发展,现代意义的亚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并迅速被一些精英主义和年轻人所接受,多样的亚文化逐步“可见”,这个阶段形成了亚文化的第一次快速发展。
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,由于中心化的社会、儒家思想的影响、传统观念的束缚、主流思想的压制,亚文化只能在人与人之间缓慢传播,难以形成规模。亚文化真正的由“可见”走向群体性“显性”化是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。互联网的出现,各种社交软件,社交平台的出现,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和范围大大改变了,把文化的传播方式由中心化传播变成了去中心化,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传播源,消弭了时空限制。原本不能发声的亚文化群体都能够借由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、传播自身的文化,这就使得人们可接触的亚文化数量大大增加。互联网促进了亚文化的第二次快速发展。
正确的视角看待亚文化
亚文化是文化的一种,亚文化还是主流文化并不是区分文化优劣的标准。“存在即合理”。加入亚文化圈子,为的是更好的满足自己的高层次的文化需求,助力自己实现更美妙的人生。辩证的看待亚文化,从文化中汲取生命力,弃其糟粕成分,拥抱正能量。
关注亚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
亚文化是一种由内驱力发展起来的文化,不可否认的是,是一种缺乏监管的文化,文化内容并不都是干净的,正能量的。主流文化的传播,决策层会考虑对未成年人和社会的影响,从而对文化施加干预,去粕存精。而亚文化的发展和传播,是以自发的因素为主导,必然会夹杂一些消极甚至恶俗的成分,影响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,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,对整个人生产生不利影响,对社会发展埋下隐患。由不良亚文化引起的校园霸凌、网贷追星、沉迷游戏、悲观颓废等极端事例不在少见。因此,对于亚文化的传播者,应该自觉抵制一些影响人身心健康的负能量;而对于未成年人,应该增加明辨是非、独立思考的能力,增加对多元文化特别是主流文化的接触,辩证的看待小圈子的文化,既能融入自己喜爱的小圈子,享受爱好带来的乐趣,又不与主流过度脱节,能适应社会群体性生活。
请勿转发。